《绣春刀》里魏忠贤的一段话,揭开战争本色,拿破仑后来重申了
摘要:北京时间20191202关于【《绣春刀》里魏忠贤的一段话,揭开战争本色,拿破仑后来重申了】的具体情况和说明,让www.hlhsfs.com新闻频道以图文形式为您慢慢道来。
《绣春刀》魏忠贤剧照
一、屡次对外战争
明帝国的对外战争可以说超越了历代,从朱棣要接受帖木儿帝国的挑战开始一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,明帝国的战争原则一直就是“名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”,但是打仗就需要强大的军费开支,明帝国的军费支出是个什么情况呢?
帖木儿画像
历史学家认为明朝的灭亡的动因可以追溯至万历年间,清朝官修《明史》就是一例,它说:“明之亡实亡于神宗”。神宗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,在位四十八年,功过参半。他参与缔造堪称整个明朝最为富庶的万历王朝,又亲手毁掉了它。他在位期间发动了著名的“万历三大征”,明朝在大厦将倾的时候依然保持了宗主国的地位。但从实际看来,明朝后期从隆庆和议到张居正改革,其根本目的离不开一个“钱”字。
某种意义,拖垮明帝国的军费,是明帝国始终都在承担的一笔费用。无论这笔费用以怎样的形式、通过怎样的渠道付出,但这笔费用显然是无法省下的。帝国后来之所以被之笔钱拖得焦头滥额,仅仅是因为相关的经济资源都被各种利益群体侵蚀殆尽了。《明本传》中记载:“明时期;陆续设置障碍有17个都司,3个行都司和一个留守司,392个卫,65个守御千户所,全国军队约在180万以上。此外,明还在京师附近安置精锐重兵,陆续设置了48个卫,有20多万人,称为京军。”换言之,明帝国初期在册兵力远远超过一百万。
明太祖朱元璋
《皇明经世文编》中徐光启有两段话:“乃诸人实有父母妻子。目今月粮六斗。银六钱。仅足餬口。无暇及于内顾。每年赡家银六两。必不可少。而此银又将取给于加编新饷。就而计之。每人每月。共享银一两一钱,米六斗”(1.1两银子加六斗米)“饷六钱六斗。给其衣食。又分以赡家。而能使之安心练习。奋勇敌忾。此则情理之所必无。非臣所敢任也。”(一两多点银子,不足以士兵安心当兵)都下贫民佣工一日得钱二十四五文,仅足给食,三冬之月衣不蔽体。臣故言新兵日用最少者。必须四分。(最低士兵一个月1.2两银子)这两段大约都是在在说,一个士兵一个月最少得月饷一两二钱银子(甚至更多);我们以这个最低的费用计算;100士兵一年得需要1442万两白银。
从袁崇焕统率十五万军队、有战马八万匹;熊庭弼要求十八万军队、战马九万匹的历史事实上;我们可以知道帝国军队通常是平均两个人一匹马的;但这是最前线的军队,普通军队大约没有这么多的马匹,我们假设他们是三四个人一匹马的;那100万军队就需要30万匹马;这30万匹马一年消耗多少银子呢?
《皇明经世文编》中熊庭弼曾说:“又每马日给豆三升、九万匹该豆九十七万二千石、草重十五斤者、日给一束、岁除四个月青草不计外、计八个月该二千一百六十万束、小束倍之”。一石豆子当时值3.4钱银子;324万石豆子110万两两白银。一束草值0.19钱银子。7200万束草值136万两银子。不要说养120万、180万军队;养100万军队,一年人吃马喂就得一千六七百万两;更何况军队还得有其它消费,无论这消费有多少,一旦平均在100万这样大的基数上,就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。
戚家军
袁崇焕
“正统朝时兵饷数万,万历朝时不过三百余万。而今兵饷二千余万”;至于明之时,更宣称“朕养兵百万,不耗百姓一粒米”帝国固有的、供养军队的经济基础,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,渐渐被挖空了。现在再想供养足够的常备军队,帝国政府就需要一年想法弄出两三千万的白银做军费。
这样一笔似乎突然冒出来的、天文数字般的军费,就足以把明帝国拖入无可救药的危机之中。帝国为了供养军队,开始不得已向社会新征收大笔的赋税;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帝国军队欠饷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的事。
二、资源流失导致军费不足
帝国后期仍然拥有一二百万军队;但这恐怕只是帐面上的,实际上到底有多少军队,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;至于他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到底有多少,那恐怕更只有上帝知道了。最经典的是吴襄对皇帝说的话,“臣罪万死,臣按册兵力八万。核其实三万余人,非几粮食不足以养一兵,此各边通弊,不自关门始。”
宣德窑
明太祖吹嘘的“朕养兵百万,不耗百姓一粒米”的时代,已一去不复返了。这种事实的逐步形成、越来越严重,明帝国中央财政注定是要破产的!因为后来帝国“养兵百万,不耗百姓一粒米”的时代已越来越成为遥远的神话故事了,帝国政府为军费开支,开支不断的向社会增加新税,而且越来越多。
“难道二三百年来,并无一兵;到皇上才要设兵?难道本无兵饷,到皇上才要加饷?”
帝国早就有兵,帝国早就有兵饷。但供养他的经济基础早已残破不堪了,现在帝国政府只有重新构建这一切;但这样庞大的工程,对一个衰朽的帝国而言,无论如何是负担不起的。
帝国中央财政与军费的开支相比,实在是相差的太远了;我们知道,明帝国中央财政最多时也不过四五百万两银了罢了;而帝国的军费开支呢?前文提过,最保守的估算也需要两三千万两白银的。从这两个数字上我们可以看出来,如果让帝国中央财政去担负军费开支,那是注定无力承担的。
万历首辅张居正
帝国政府加税,自然是不对的;问题是:不加税如何修补军事系统出现的这个天大的窟窿呢?帝国官员们显然都开始含糊其词了;因为他们哪有这种本事呢?当然了,他们似乎都有意无意的暗示,如果皇帝肯拿出私房钱来,就可以修补这个窟窿了。动了皇帝的蛋糕,就等于给自己掘好了坟墓。
帝国在和平时期,军事系统常遭到各种利益群体惊人的侵蚀;因为军事系统在和平时期仿佛只是摆设;各种利益群体无休无止的侵蚀帝国军事系统的资源,并不会对帝国造成明显的危害;因为在和平时期,帝国军队只要保持强盛时期的十分之一(甚至更少);就足以实现自己的全部职能;所以人们对这种系统的被侵蚀,常会变得麻木不仁;但真正战争将要兴起之时,帝国残破的军事系统已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职能了。于是帝国想改变这种状态,但这实在已超越了帝国政府的能力了。事实上,这一切几乎是无法改变的,军事系统的经济资源此时一片狼籍,但你想查吧,这都是几十年,甚至一二百年来逐步造成的事实;这是普遍官员、将领、普通百姓都参与的事。弄来弄去,你也只有默认这种既成事实。
萨尔浒之战
拿破仑加冕
所以,欧洲的国王们早就习惯于向商人借钱。问题是借多了,国王也没钱还,所以常有国王宣布破产,以一种耍赖皮的方式不偿还债务。但开支要维系,就得继续借钱,可是因为赖账问题,又很难找到借款人,于是就得答应各种苛刻条件才能借到钱,算是不折不扣的恶性循环。
法国大革命
法国大革命的爆发,同样与王室的巨大财政压力有关。因为历代法国国王时有欠账,法国民众的税负也相当沉重。可即使如此,法国财政仍然捉襟见肘,深陷债务危机,也因此无法继续借钱。到了路易十六的时代,由于此前路易十五时代参加战争所引发的高债务,压力更是沉重。法国一年的财政收入,偿还外债利息后就已所剩不多。1777年,路易十六提拔瑞士银行家雅克·内克尔担任法国财政总监,希望利用其丰富人脉和能力,获取瑞士金融界的帮助。但上台后的内克尔,大刀阔斧改革让法国陷入“有钱人更有钱,穷人更穷”局面的征税承包制度。遭到法国特权阶层反对后,他又公布了法国政府的财政报告,这也是世界上首次有国家公布财政报告。报告中展示的法国王室的庞大开销,引发了民众的如潮批评。加之路易十六对内克尔的任免,终于引发了法国大革命。
路易十六
拿破仑戎装像
拿破仑推行征兵制,更多是从人手层面考虑,希望拥有更大的兵力,财政方面的受益只是附带,或者说无心插柳。从拿破仑的人生来看,他从来都不是理财好手。军费仍是拿破仑的痛。之所以说拿破仑“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钱的问题”,是因为征兵制只能短期省钱,却不能长久解决问题。或者说,征兵制可以解决防守问题,却无法彻底解决进攻问题。尽管拿破仑的军队曾驰骋欧洲,但背后的军费问题一直是一座沉重大山。一旦涉及全欧作战,武器、粮食和运输的花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,但拿破仑对此可没有任何解决办法。
《世界小史:从金钱暗流中看懂国家兴衰》中提到,其实只要拿破仑有一点经济头脑,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。要知道,在当时的法国附属国中,恰恰有大名鼎鼎的荷兰王国,王国中的阿姆斯特丹就是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。只要运作好,阿姆斯特丹就可以为拿破仑的帝国提供足够财源。但拿破仑不但没这样做,还对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家们施以高压,导致许多人逃往伦敦,使得伦敦成为新的金融中心,也奠定了英国的未来。